合规解读 |
不同类别危险货物火灾扑救指南(上)
来源:合规化学网 点击数:9331
在上一期合规解读中,我们为大家侧重讲解了灭火器的选择等相关灭火注意事项(点击查看原文)。从本期解读开始,我们将就“火灾扑救”这一主题作更深层次的系列探讨,重点讲解不同种类危险货物的火灾危险特性以及灭火方法。
提及危险货物,大家势必都有一定的了解,其在日常的化学品生产,贸易,存储,使用等环节随处可见,由其引发的火灾也时有发生。目前根据联合国TDG确定的分类原则,危险货物可分为9大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危险货物的分类
第1类:爆炸品 |
第2类:气体 |
第3类:易燃液体 |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
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
|
第7类:放射性物质 |
第8类:腐蚀性物质 |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环境危害物质 |
本期解读将重点讨论爆炸品、气体和易燃液体这3类危险货物的火灾危险性和灭火方法。
一、 爆炸品
1) 定义
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常见爆炸品有TNT、硝铵炸药、硝化棉、三硝基苯、黑火药、礼花弹、鞭炮等。
2) 火灾的危险特性
爆炸品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为极易发生局部或整体爆炸,尤其是存在整体爆炸危险的第1.1类和第1.5类危险货物,其发生整体爆炸的时间是往往仅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而且燃烧可能会产生刺激性、腐蚀性和/或毒性气体。
3) 火灾的扑救对策
爆炸物品火灾时,一般应采取表2所示的基本对策。
表2 爆炸品火灾扑救对策
Ø 迅速判断并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Ø 禁止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对于爆炸品无论是切断空气还是用窒息材料隔绝都是无效的,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用大量的水灭火,以防止温度上升是唯一途径,因为温度的上升会影响爆炸品的化学稳定性。 Ø 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迅速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周围的爆炸物品,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 Ø 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Ø 为安全起见,最好采用消防移动炮、带架水枪等装备进行远距离射水。消防车辆严禁停靠在爆炸物品爆炸波及范围之内。 |
二、 气体
1) 定义
气体根据其危险特性,可细分为易燃气体、非易燃无毒气体和毒性(腐蚀性)气体。该类物品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会增大容器的内压力,使容器破裂爆炸或致气瓶阀门松动导致中毒或火灾事故。常见气体有天然气、氮气、氟、氢气、一氧化碳等。
2) 火灾的危险特性
气体通常在不同压力下用钢瓶、可移动罐柜、喷雾器、管道等储存及使用。气体属性可能是易燃的、有毒的、氧化性的或腐蚀性的,气体状态可能是压缩的、液化的或冷冻的,其火灾主要危险特性如图1所示。
图1 气体火灾的危险特性
除了图1所述的常见危险特性外,很多气体还具有一定毒性和窒息性,有少部分气体还具有氧化性及腐蚀性。同时,在健康危害方面,接触气体或液化气体可产生灼伤、严重损伤和/或冻伤。
3) 火灾的扑救对策
发生气体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如表3所示。
表3 气体火灾扑救对策
Ø 除非切断泄漏点,否则不要对正在燃烧的泄漏气体进行灭火。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应使其处于稳定燃烧的状态,否则,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Ø 首先应扑灭外围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 Ø 如果火灾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而产生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防止容器爆裂伤人。严禁将水枪阵地设在储罐的两端。 Ø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Ø 储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器材。 Ø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储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不要在泄漏点或安全设备上用水直接喷洒 ,否则可能会导致结冰。 Ø 一旦出现罐柜的通风安全阀发出危险的声音、罐柜变色、晃动、火焰变亮等(爆裂征兆),应迅速撤离。 |
三、 易燃液体
1) 定义
易燃液体是指闭杯闪点不高于60℃(或开杯闪点不高于65.6℃)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含有固体的液体。常见的易燃液体有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
而在我国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中,易燃液体的分类标准与联合国TDG以及GHS制度有所差异(点击查看易燃液体分类标准),其根据闪点不同,将易燃液体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是指闪点<28℃的液体;乙类是指28℃≤闪点<60℃的液体;丙类是指闪点≥ 60℃的可燃性液体。
2) 火灾的危险特性
易燃液体,顾名思义是有易燃性这一危险特性的。除此以外,易燃液体还具有以下两个火灾危险特性,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易燃液体火灾的危险特性
部分易燃液体除了本身的易燃性,还具有毒性或腐蚀性等其他健康危害,其在发生火灾时,危险性较一般易燃液体更高,灭火难度也更高。
3) 火灾的扑救对策
易燃液体不论是否着火,一旦发生泄漏或溢出,因为其流动性都会导致其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同时,易燃液体的比重和水溶性决定了是否可以用水或普通泡沫灭火,此外,易燃液体燃烧时极易发生沸溢和喷溅现象。因此,扑救易燃液体往往是艰巨而困难的。发生易燃液体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易燃液体火灾扑救对策
Ø 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易燃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Ø 及时了解和掌握易燃液体的特性(如:品名、比重、水溶性、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Ø 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小面积(一般50 平方米以内)液体火灾,一般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特性,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Ø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清水泡沫灭火。用干粉扑救时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同时对罐壁和管道进行不间断地冷却,以降低燃烧强度。 Ø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同时对罐壁和管道进行不间断地冷却,以降低燃烧强度。 Ø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乙醇、丙酮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此种办法中水必须在液体中占很大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要用水不间断地冷却罐壁,以降低燃烧强度。 Ø 当易燃液体具有毒性或腐蚀性等危害特性时,灭火人员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Ø 当扑救原油或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时,必须时刻观察其是否有沸溢和喷溅的征兆,发现异常须立即撤退。 Ø 当易燃液体管道或储罐泄漏着火时,在切断蔓延方向、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应及时找到输送管道的进、出阀门并及时关闭。如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储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器材,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之后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 |
四、 小结
在本期解读中,合规化学网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爆炸品、气体以及易燃液体的火灾危害特性以及对应的火灾扑救对策。在下期解读中,将为大家细述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类别的危险物品火灾扑救指南,敬请期待。
本网站维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合规思远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合规化学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凡本网站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合规化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