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国际海运危规系列解读之EmS指南
来源:合规化学网 点击数:17674
摘要:依据《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所有的船舶和负责船舶运输的公司应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SMS)。在这个体系里,要有一套应对船上潜在情急情况的反应措施,即为《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应急反应措施》(亦称为应急措施表,简称EmS指南)。
在本期合规解读中,我们将为大家讲述EmS指南相关技术内容。
一、 EmS简述
EmS指南分为火灾应急措施表和溢漏应急措施表两个部分,旨在为依据《国际海运危规》的规定,运输危险货物发生火灾或溢漏的船舶提供应急反应指导。
如表1所示,在《国际海运危规》“危险货物一览表”中第15栏列出了每一个UN编号所对应的EmS应急代码,其中第一个代码系指火灾应急表号(例如:“F-A”表示一般火灾应急表);第二个代码系指泄露应急表号(例如:”S-A”代表毒性物质)。如果第15栏中应急表号有下划线,则表示该物质、材料或物品有特殊情况,在参阅应急措施表时有额外附加建议。
表1 危险货物一览表 示例
二、 火灾应急措施
船舶安全环节中,防火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危险货物而引起的火灾情况很复杂,因此合理的灭火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不同危险类别以及不同物质类型的物质、材料或物品,其火灾性质也不完全相同,所需实施的灭火措施也完全不同。如爆炸品的火灾无论是切断空气还是用窒息材料隔绝都是无效的,在最短时间尽可能用大量水防止温度上升是唯一途径,因为温度的上升直接影响爆炸品的化学稳定性;再如易燃液体的火灾,喷水是危险的,因为很多有机易燃液体漂浮在水面上,若喷水会扩散液体而导致更大的危险;以及金属物质着火时,由于会遇水会发生危险反应,只能用沙子或特定的化学干粉进行灭火。
因此,不同种类的危险货物所对应的灭火应急措施也不同的。在EmS指南中,根据危险货物的不同类型将火灾应急措施分为10种,可参阅对应的火灾应急措施表。
表2 火灾应急措施表

每一个对应的火灾应急措施表一般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总体建议、舱面货物着火应急措施(区分包件及组件)、舱内货物着火应急措施、货物暴露在火中时应急措施以及特殊情况说明。详细内容可参阅EmS指南。
三、 溢漏应急措施
危险货物发生事故或包装不慎可导致泄露,该情况不仅会有货物危险类别和标志所表明的危险性还会产生额外危险(如易燃液体的泄露可形成爆炸气体),尤其是化学活性较高的化学品在泄露,接触其他物质或进一步溢漏可产生其他危险化学品(如有毒气体等)。因此科学合理的溢漏应急措施意义重大。
由于不同危险类别的货物在溢漏时会产生不同的危险,因此溢漏应急措施也有很大差异。EmS指南根据货物的具体特性制定了26种相应的溢漏应急措施,如表3所示。
表3 溢漏应急措施表

每一个对应的溢漏应急措施表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总体建议、舱面货物着火应急措施(区分少量溢漏与大量溢漏)、舱内溢漏时应急措施(区分少量溢漏与大量溢漏)以及特殊情况说明。详细内容可参阅EmS指南。
四、 货物应急措施确认流程
如上文所述,货物在船舶运输时的应急措施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因此每一批货物在运输前,应急措施(包括火灾及溢漏)的确认显得尤其重要。具体确认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货物应急措施确认流程
五、 注意事项
1) 在任何情况下,人员(船员、应急人员等所有人员)的安全是第一考虑因素;
2) EmS指南为《海运危规》中规定的包装危险货物提供相关船舶运输应急指导,但并不适用于散装货船或不载运包装危险货物的船舶发生的任何火灾或溢漏事故;
3) EmS指南应与安全管理体系(SMS)结合在一起,在应急计划中的具体措施因船而异;
4) 应急措施对于“舱面”和“舱内”积载的措施规定是不同的。对于具体的船舶类型或货舱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5) 应急人员在采取应急措施时,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及其他相关防护设备同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危险货物,即便迫不得已地接触了危险货物,也应尽量缩短接触时间;
6) 应急防备应作为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应急措施表(包括消防与溢漏)标明在危险货物舱单或配载图上,并直接与积载位置联系起来,确保相关人员能直接获得应急措施中给出的建议。
如您有相关咨询需求,欢迎联系合规化学网。
本网站维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合规思远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合规化学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凡本网站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合规化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下一篇:国际海运危规系列解读之积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