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联合国TDG第24修订版有哪些技术修订(中)?
来源:合规化学 点击数:234
近期,联合国TDG法规第24修订版的主要技术变化文件正式发布,法规电子版正式文本将于2025年9月发布,如图1所示。
图1 联合国TDG法规修订内容发布界面
本次解读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TDG新版本中危险货物一览表的重要修订,帮助大家及时掌握法规变化的方向。
一、新增条目
新增如下条目:
图2新增条目
1. 丙烯酸丁酯新增II类包装条目
丙烯酸丁酯由于存在不同的同分异构体,会导致闪点差异。因此在原UN2348 3 III类包装的基础上新增同UN,但是II类包装的条目。
2. 五氧化二钒新增II类包装条目
在UN2862 五氧化二钒,非熔凝状态 III类包装这个条目基础上新增一个II类包装的条目。
此外,原有的III类包装条目的运输名称修订增加“含有不到10%的可吸入颗粒物”说明。这意味此物质分类需要结合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判定包装等级。
欧盟第18次ATP会议对法规(EC) No. 1272/2008的附件VI进行修订,目前ECHA官方分类此物质为吸入毒性II类。但是直接提高包装等级将会对部分企业运输造成障碍,有限和例外数量减少;不允许使用大包装运输;中型散货箱须配备防筛漏内衬;便携式罐体说明从T1变为T3。
因此,综合考虑增加II类包装的条目,此修订可以使风险分级更精细化,不一刀切。通过可吸入颗粒物占比区分包装类别。
3. 固态氯苯酚类新增不同危险条目
考虑到氯苯酚类由于分子结构式的差异,危险性不同,故新增UN3561 8+6.1 II类包装和UN3562 8 II类包装两个条目。
原UN 2020/2021 固态/液态氯苯酚条目运输名称修订为“固态/液态氯苯酚类,毒性,未另作规定的”,变成类属通用条目,并且加上特殊规定274。
4. 新增安装在货运单元中电池的条目
在原TDG法规UN3536 装在货运装置中的锂电池组,锂离子电池组或锂金属电池组条目基础上新增如下两个条目:
· UN 3563: 指的是“装在货运装置中的锂金属电池组”。
· UN 3564: 指的是“装在货运装置中的钠离子电池”
▲UN 3536原条目:名称中“锂电池组”改为“锂离子电池组”,明确是装在货运装置中的锂离子电池组。
此修订考虑到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迅速发展,此外也考虑到紧急事故时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辨识UN条目进而判断内含的电池种类以便快速启动应急措施相应方案。
二、删除条目
删除UN2941 氟苯胺 6.1 III列明条目,在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索引中给予其它适当的通用条目以匹配不同结构式的氟苯胺:
· UN 2810:2,4-氟苯胺(6.1项急毒性);
· UN 1992:邻氟苯胺(主危:3类易燃;次危6.1项急毒性);
· UN 3267:对氟苯胺(8类腐蚀)。
氟苯胺排列方式不同(邻位、间位、对位),不同异构体的性质和分类会不同,因此需要对此类物质重新分类,不能一概而论。
三、修订条目
1. 修订危险类别
(1) 环氧乙烷危险类别增加8类腐蚀次危
图3 环氧乙烷混合气UN1040、1041和3300增加8类腐蚀次危
在第 14 届 ATP会议上发布的环氧乙烷的人类和动物皮肤试验数据显示,环氧乙烷即使在较低浓度下也具有皮肤腐蚀性,因此TDG将新增8类腐蚀次危,相应GHS分类也增加H314 皮肤腐蚀/刺激,但是不细分1A、1B和1C。
(2) 固态二氟化氢铵增加6.1项毒性次危
UN1727 固态二氟化氢铵运输条目由原来只有8类腐蚀危险变成8+6.1危险,增加6.1毒性次危。ECHA关于二氟化氢铵中列出了口服毒性LD50值为130 mg/kg;故增加此次危。
(3) 1,2-二-(二甲氨基)乙烷增加6.1项毒性和8类腐蚀次危
UN2372 1,2-二-(二甲氨基)乙烷运输条目在原来只有3类易燃危险基础上,增加6.1毒性和8类腐蚀次危。比利时专家提供了OECD 404测试结果说明该物质应为腐蚀II级;根据PubChem、NITE-CHRIP和RTECS的毒理数据资料说明该物质具有吸入毒性II级,因此做此修订。
包装指南里将便携式罐体的指定T代码从T4改为T7,增加TP28特殊规定。
四、小结
本期技术解读,小编为大家分享了联合国TDG第24修订版中危险货物一览表部分的重点变化。重点修订物质及注意事项:五氧化二钒(UN2862)包装分级:新增II类包装(可吸入颗粒物<10%),原III类需注明限量。氟苯胺类条目按危险性拆分为相应的通用条目,注意精准匹配化学结构申报,混淆可能引发合规风险。UN2372新增腐蚀/毒性次危。希望相关的企业和行业积极关注,部分提案一旦采纳会对相关行业的合规运输产生深远影响。
下次解读,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