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锂电池生产企业有新的安全规范啦!
来源:合规化学 点击数:212
2025年5月12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AQ7017-2025《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规范》,对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厂房布局、重点工序安全、成品仓储等环节的安全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
图1. AQ7017-2025的封面
标准下载链接:
https://www.mem.gov.cn/gk/zfxxgkpt/fdzdgknr/202505/W020250513550526276143.pdf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新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求。
一、第1部分:范围
本部分明确了AQ7017-2025仅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涵盖单体、模块、电池包及系统的生产环节,不适用于锂原电池、原材料生产及回收企业。
二、第4部分:一般要求
新标准对厂房布局与工序通用安全做出了详细规定,核心要点如下:
(一)厂房布局
●防雷与通风:室外NMP储罐区、电解液仓库需按GB50057设置防雷装置;注液、化成等区域需配置机械通风,确保溶剂蒸气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10%。
●地面材料:存放电解液、导电材料的区域需使用普通或防静电地面,避免静电积累引发火灾。
(二)工序通用安全
●监控与应急:注液、化成等高风险工序需安装视频监控,并配置泡水桶、防爆柜等应急设备。
●粉尘防控:
① 对激光焊接等产生的粉尘分类管理(不燃/难燃/易燃),混合惰性化处理降低燃爆风险。
② 易燃粉尘除尘器需限制体积≤0.2m³,并配备温度传感器、泄爆装置。
●特殊工序防护:补锂工序需控制环境干燥度,操作人员穿戴双层防护装备,并制定应急预案。
三、第5部分:重点工序安全
本部分新标准针对8类关键工序提出细化要求:
(一)涂布工序安全
●NMP管控:设置防泄漏及浓度监控报警装置,浓度超标时停止加热并保持通风。
●设备安全:烘道采用阻燃保温材料,电加热器表面温度≤250℃,禁用铜盘管换热器。
●设施管控:外部环境温度≤50℃,NMP回收系统需具备异常停机延时通风功能。
(二)注液工序安全
●通风要求:设备局部抽风换气次数≥12次/h,联动故障报警风机或双风机冗余。
●设备防护:电解液管道采用双套管防泄漏,电解液罐装区惰性气体保护,浓度≤爆炸下限10%。
●电气安全:接触电解液的线路需耐腐蚀、防滴溅,注射泵作为紧急切断装置。
(三)化成/老化工序安全
●设备功能:具备过充/过放保护、电池侦测及报警功能,电气部分隔热且多点接地。
●环境控制:高温老化加热部件外置,货架高度与电池容量匹配(如≥50Ah时执行高位货架规范)。
●安全规范:有轨堆垛机设防护围栏及联锁装置,电芯装卸防跌落绝缘措施。
(四)配料工序安全
●粉尘防控:电气设备定期清理防积尘,投料口禁止对准出风口。
●作业管理:钴酸锂等粉料工序需防尘设计,炭黑工序采用密封+负压抽风方式。
(五)辊压/分切工序安全
●机械防护:安装挡板、安全光栅,操作使用防压手夹具。
●搬运安全:料卷搬运采用专用升降车,吊装链条冗余设计防断裂。
(六)卷绕/叠片工序安全
●安全保障:联锁安全门、光栅、急停开关,定期验证设备安全功能有效性。
●粉尘管理:全工序密闭+局部抽风排尘,车间洁净度监控。
(七)激光焊接/除尘工序安全
●管道安全:前段1m采用金属/阻燃管材,易燃粉尘管道风速控制积尘≤1mm。
●粉尘限制:每班粉尘量≤5kg,除尘器配置温度/压差保护及泄压装置。
●设备布置:易燃粉尘集尘器与生产设备分离,中央除尘系统配备备用风机。
(八)锂离子电池组装安全
●高压防护:≥60V工序使用绝缘工具/服装,金属台面不接地,设置警示隔离带。
●测试要求:大容量电池(≥50Ah)测试区需隔离/喷淋装置,设备金属箱体配置通风泄压。
●消防配置:现场配备水桶、沙箱及大流量喷淋系统,联动感温/感烟探测器。
四、第6部分:实验室与安全性测试
本部分新标准针对锂电池生产企业的化学品实验室和安全性测试提出了以下安全要求:
(一)化学品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分类存储,惰性气体存放区需防窒息,液氮管道防脆裂,建立MSDS/SDS台账,实验操作需在通风橱内进行。
(二)安全性测试:容量≥50Ah的电池测试需采用抗爆设计,配置独立抽风及消防设施。测试区域需温度监控,使用防爆观察窗,确保人员安全。
五、第7部分:仓库安全
(一)电解液仓库:机械通风确保蒸气浓度<爆炸下限10%,存储容器需充填惰性气体,禁止堆叠。使用防爆叉车装卸,清洁工具需防静电。
(二)电池仓库:电池荷电状态(SOC)≤70%,货架高度分级管理(3m/7m),堆垛禁止超限。运输需用厢式车辆,纸箱堆垛需填充空间并贴警示标识。
(三)故障电池处理:报废电池需盐水放电或物理降压,异种废渣分类存放,避免自燃风险。
六、小结
AQ7017-2025将于2025年10月18日实施,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和解读,小编建议锂离子电池相关生产企业要认真学习理解新标准的相关安全生产要求,并认真落实。
下一篇: “N-羟甲基丙烯酰胺”有聚合危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