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精矿、铜精矿散装货物应怎么安全运输?干货请拿走~
2025-03-18 14:08:14
来源:上海海事发布 点击数:252
铜精矿和锌精矿由天然铜矿、铅锌矿或含锌矿石中通过物理或化学分离和去除不需要的成分浓缩或选矿工艺而获得,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电力、交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两者均属于易流态化货物,含有一定水分,根据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铜精矿和锌精矿水分含量不应大于12%,冬季不宜大于8%。在《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中,该两种矿物的散装货物运输名称(BCSN)分别为:铜精矿(COPPER CONCENTRATE)、锌精矿(ZINC CONCENTRATE),货物组别为A组(即因湿度影响而具有危险性的货物),如果海上运输时水分含量超过其适运水分极限,则可能会流态化,危及船舶安全。
铜精矿和锌精矿在装载时一般呈干燥的颗粒状,但因含有一定水分,在航行期间船舶发生的振动挤压货物颗粒,使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减小,货物被不断压实,导致处所内的水压增加,水压的增加减小了货物颗粒之间的摩擦力,造成货物的抗剪强度降低,使货物可能变得流动或不稳定,即使货物是黏性且已平舱平整,当水分含量超过适运水分限值(TML)时,可能发生液态化引起的货物移位,导致船舶倾覆。例如当货物形成了黏性流体状态,可能会随着滚动而流向船舶的一侧,但不会随着滚动而完全返回到另一侧,此时船舶可能会逐渐达到危险的倾斜角并突然倾覆。
装卸过程中,此类货物如果装载不当,也会危及船舶安全。例如货物未正确分布在整个船舶上,导致稳性不足;此外货物密度较大,装载可能易导致船舶结构超负荷。从历史经验来看,因固体散装货物装卸不当导致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此类货物会分解遮盖舱底污水阱的粗麻布或帆布。长期持续运载这类货物可能会对船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在装货前,船舶须从托运人处获得货物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最新有效信息。托运人须提前向船舶提供《海运固体散装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规定的货物信息,例如散装货物运输名称(BCSN)、货物组别(A 和 B、A、B 或 C)、交运货物的总量、积载系数、散装密度、平舱要求和平舱程序、水分含量及适运水分限值证明文件等相关信息,以便船舶能够采取适当积载和安全装运货物所需的预防措施。
如果因降水等情形可能引起货物水分含量升高或者其他特性变化,或者船长有充分理由认为拟装载货物与其水分含量证明不相符时,托运人应当重新对货物水分含量进行采样和检测,确保货物达到装载要求。
托运人在交付承运人运输前,应向当地海事管理机构进行“固体散装货物安全适运报告”,提交货物适运水分极限证书和水分含量证明等相关材料(适运水分极限的采样和检测应当在货物计划装船前6个月内完成;水分含量的采样和检测应当在货物计划装船前7天内完成)。
载运此类货物的船舶应提前24小时向进出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进行“船舶载运固体散装货物进出港口报告”,如果航程不足24小时的,应在驶离上一港口前报告。
装货前,船舶应当按照船舶装载手册或者船舶稳性资料,检查货物的运输资料和适运状况,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装运。只有当货物的实际水分含量低于其 TML 时,方可接受装载。但如果水分含量超过 TML 而必须运输的,可使用为限制货物位移而专门建造或装有专门设备的货船装运,以限制货物移位。
装货前,船舶应当检查货物处所舱盖风雨密状况。测试货物处所污水系统,以确保其正常工作。舱底污水阱须保持清洁、干燥并酌情遮盖,以防止货物进入。
装载操作和航行期间须将货物的含水量保持在TML以下;不得在降水期间装卸,遇降水等可能引起货物水分含量升高或者其他特性变化的情形时,应当立即采取停止作业、关闭舱盖等安全措施(但如果即使降水也能保证装在船上的货物始终保持含水量低于TML时,则可在降水期间装载。对于卸载,如果货物处所中的全部货物将在该港口卸完,可在降水中卸下货物处所中的货物);在货物装卸期间,须关闭装载或拟装载该货物的处所的所有非工作舱盖。
装载中须进行平舱以确保货堆峰谷高度差不超过船舶型宽的5%,货物从舱口到货堆口均匀地倾斜,在航程中避免货物陡坡表面塌方。
铜精矿、锌精矿等精矿密度较大,积载系数介于0.33至0.57m³/t之间。当货物的积载系数在 0.56m³/t及以下时,应特别注意货物在船舱内底均匀铺开以平衡重量分布,确保不会引起负载部分甚至整个船体结构的过度受压。
装卸作业时船岸双方应当遵守安全和防污染操作规程,建立并严格落实船岸安全检查表制度。为确保安全,港口经营人应当指定具有相应专业和履职能力的人员负责对船舶装卸作业进行巡查监督。
航行期间,船舶不得对载运此类货物的货物处所进行通风。
船舶应当根据所载货物的特性和航行区域特点制定货物处所定期巡查计划。在航行过程中应当按照巡查计划进行定期巡查,并记录巡查情况。发现货物出现自由液面等流态化趋势或者已经流态化的,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防止货物移动和船舶倾覆的风险,并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服从海事管理机构的安全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