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代森锰锌的危险性,您了解吗?
来源:合规化学 点击数:892
自1961年起美国罗姆-哈斯公司推出代森锰和代森锌的络合形态产品--代森锰锌(CAS:8018-01-7,分子结构式见图1),代森锰锌就被广泛用于杀菌领域。代森锰锌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同类型产品且性价比高,所以在国际上用量一直是大吨位产品。
图1 代森锰锌分子结构式
虽然代森锰锌具有优良的杀菌能力,但是与空气接触会缓慢分解,释放热量,进而产生自热现象。工业风险和污染分析局(BARPI)就报道了一起300吨重大包装运输的代森锰锌自热引起燃烧现象的危险事故,详见图2。
图2 BARPI报道代森锰锌自热危险
本期解读,小编就带领大家了解下代森锰锌及其配制品的危害分类、试验数据和注意事项。
PART 01 危害分类
代森锰锌在各个国家/地区发布的GHS分类清单中的危害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代森锰锌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分类情况
如表1所示,代森锰锌在各个国家/地区的GHS分类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没有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的危险性(危险说明代码H251或H252)。原因也都是类似的,在实际分类时,缺乏自热物质的试验数据。涉及危险货物运输类的危害只有第9类水生环境危害分类(H400和H410):对应TDG法规第9类危害环境物质(水生环境)危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注册物质数据库记载了有GLP资质实验室依照EC 指令 92/69/EEC 的测试指南 A.16,对代森锰锌自燃温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在刚好高于 150 °C 的烘箱温度下,样品被点燃且样品温度升高到远超过 500 °C,代森锰锌自燃温度被确定为157°C,详见图3。
图3欧盟注册物质数据库对代森锰锌自燃温度测试结果
通过自燃温度试验可以初步知晓代森锰锌发热速度较快,具有潜在的自燃风险。因此有相关机构对代森锰锌及其配制品的自热危险做了研究。
PART 02 试验数据
代森锰锌配制品的自热危险已经被列入联合国《试验和标准手册》(以下简称《试验手册》),而且国内部分检验机构也对其自热危害进行了研究。
▲ 《试验手册》的分类
联合国《试验手册》明确将代森锰锌配制品(含量为75%)归类为自热危险,包装类别II/I类,具体表2所示:
表2 75%代森锰锌自热危险
由表2可得,依据试验结果按照分类逻辑:75%代森锰锌以25mm3立方体的量在140℃烘箱内放置24h,样品温度>200℃,比烘箱温度高出60℃,对应于GHS制度里的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和TDG法规里的第4.2项自热危险,II类包装。具体逻辑见图4:
图4 联合国《试验手册》里关于自热危险分类逻辑图
▲ 检测机构的研究数据资料
除《试验手册》显示的试验结果外,王高升,任斌,白桦等[1]发表的文献研究表明:当代森锰锌含量≥60%时,无论是单一制剂还是配制品,试验结果显示均为自热物质;代森锰锌含量<60%时,自热结果不定,需要视其配制品中其它成分的组成情况,通过试验判断其自热性。
友情提醒:南京理工大学-合规化学危险特性分类鉴别联合实验室也通过实际检测,得出类似结论。
因此,综合上述分析,代森锰锌含量较高的配置品需要特别留意其自热危险性,其中对于含量≥60%的样品,需要重点关注。
PART 03 注意事项
市面上常见代森锰锌配制品多为代森锰锌和其它农药、填充剂等配制而成,代森锰锌本身没有急性毒性、腐蚀性等危害;但若配制品有其它健康危害,例如:与百菌清混合制剂时,百菌清本身具有吸入毒性,则需按照法规分类标准考虑整体产品的毒性类别。
PART 04 小结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了下代森锰锌及其配制品的危险性。解读重点强调了代森锰锌在正常条件下会发生分解,放出热量,且放热速度大于自身散热速度,进而达到自燃温度,引起自热危险事故。相关企业应高度重视此危险,按照试验结果和建议分类进行包装、运输和申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安全伤亡和经济损失。
下期合规解读,不见不散!
参考文献
[1]王高升, 任斌, 白桦,等. 浅谈代森锰锌及复配制剂的自热试验[J]. 浙江化工, 2012, 43(9):4.
-END-
下一篇:联合国批准热泵作为制冷机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