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法国11.13特大恐怖袭击罪魁之一——三过氧化三丙酮(撒旦之母,TATP)危害性分析
来源:合规化学网 点击数:18257
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发生特大恐怖袭击事件,截止目前已造成129名人员身亡。其中恐怖分子使用的自杀式炸弹所用材料为三过氧化三丙酮(TATP),这种爆炸物也被称为“撒旦之母”。在2005年的7月7日的伦敦特大爆炸案中,恐怖组织也同样是使用该化学物质作为自杀式武器,造成了52人死亡,700多人受伤。
恐怖事件的发生是令人心寒令人气愤的,各路媒体也都争相报告了一系列此类新闻,诸如事件的实时伤亡情况、事件的主导者ISIS组织报道、世界各地人民的祈福哀悼等等,却鲜有新闻媒体报道过事件的另一罪魁——三过氧化三丙酮。
作为几起特大恐怖事件的爆炸物,我们有必要对其作相关了解。
一、 基本信息
二、 化学性质
三过氧化三丙酮属于三聚体,工业上不少氧化反应都可以生成该物质,且生成成本很低。在制成过程中由于反应条件的差异(如温度及酸碱环境影响)也可生成二聚体,其稳定性比三聚体还要不稳定。
同时,由于TATP与一般爆炸性物质类型不同,不含有氮元素,且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因此能轻松躲过很多炸药探测器的检测,恐怖分子也正因如此,将其视为“恩物”。
在一定程度上,此类爆炸物的特殊性质也成了航安上禁止携带液体上飞机的主因之一。
三过氧化三丙酮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只需很少热量甚至是摩擦碰撞即可发生爆炸反应,且爆炸过程是一个分解过程,释放出丙酮,同时使联在一起的氧原子散开,形成氧气和臭氧,因此该过程释放出的能量足可使另一个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维持了反应的连续发生。
在爆炸过程中主要涉及三个反应,如下表所示:
由于其特殊性质,不仅可发生分解反应,还可同时产生易燃气体及氧化性气体,这也恰恰是此类爆炸物极端危险的原因之一。
三、 分类信息
在文中,合规化学网主要讲述了TATP的相关信息及性质,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恐怖袭击事件的巨大危害。最后愿所有事件中无辜牺牲者安息,为所有事件受害者祈福,也期此后不再发生任何此类惨剧。
本网站维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合规思远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合规化学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凡本网站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合规化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