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危险货物合规要求系列解读(1)
来源:合规化学 点击数:2478
危险货物(Dangerous Goods)来源于联合国TDG法规,是指在运输环节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性的货物。根据危险性的不同,联合国TDG法规包括衍生出的IMDG code、IATA-DGR、ADR以及中国的JT/T617标准,都将其分为9大类。
图1 联合国TDG法规衍生的危货法规体系
由于危险货物自身具有各类潜在危害,在运输环节,图1所示的各类运输法规以及各国监管部门都对托运、运输以及装卸环节提出了详细的合规要求。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此类合规要求,小编将聚焦进出口环节,逐步解读危险货物的合规要求,以及作为托运人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本期解读,让我们首先聚焦第一个环节:危险性识别。
在实际运输之前,托运人(例如,生产或贸易企业)有责任去准确识别货物的危险性,简而言之就是对照图2所示的9大类分类体系,明确托运货物是否具有相应的危险性。
图2 联合国TDG法规中的9大类分类体系
在识别货物危险性时,托运人要重点要关注图3所列的影响分类的6大因素。
图3 影响货性分类的6个因素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图3所示的6个因素,小编以举例的方式做一个解释
一、物理特性
此处的物理特性主要指货物的粒径、尺寸等外观形状。同一个货物以不同的粒径或尺寸运输时,危险性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举例:金属镁
金属镁是联合国TDG法规中列明的危险货物,但根据实际运输时,镁的粒径不同,可以划入不同的UN条目。
图4 不同尺寸金属镁的分类结果
类似的物质,还有硫磺,如表1所示,硫磺也属于TDG法规中列明的第4.1项危险货物,但是根据特殊规定242,球状、片状、颗粒状、丸状硫磺(如图5所示)的可以豁免为非限制货物。
表1 硫磺在TDG法规中的收录情况
UN编号 |
正确运输名称 |
危险类别 |
特殊规定 |
1350 |
硫 |
4.1 |
242 |
图5 不同尺寸的硫磺
二、运输状态
有些货物在实际运输时,可能会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不同状态存在,从而导致运输危险性分类结果不同。
举例:苯酚和氮气
如图6所示,苯酚可以固体或熔融状态,氮气可以压缩或冷冻压缩运输,虽然两种运输状态对应的危险性没有变化,但是UN No.不一样,这种细微的差别可以导致后续的运输文件,包装选择以及装卸方式等因此而发生变化,因此,也需要特别留意。
图6 不同尺寸的硫磺
类似的还有二氧化碳,该物质可以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方式存在,对应于不同的运输编号。
图7 不同状态二氧化碳的危险性分类
三、实际用途
在对危险货物分类时,为了选择更加合适的UN编号,需要关注该物质的实际用途。
举例:酒精溶液
含有酒精的饮料、工业酒精溶液以及含有酒精的消毒湿巾纸,都属于含有酒精的危险货物,但是由于实际用途的区别,对应的危险性分类结果也不同。
图8 不同用途乙醇的危险性分类
四、小结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针对货物危险性识别过程中几个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以实际产品为例,进行了简单说明。下期解读,小编将继续为大家梳理剩余的3个因素。此外,在实际分类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远远不止上面列出的6个因素。因此,危险性识别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从事分类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操经验。
下一篇:TDG第22版未来修订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