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如何编制一份合规的SDS?(下)
来源:合规化学 点击数:4286
上期合规解读,我们和大家聊了如何编制一份合规的SDS,前面几部分内容的关键合规要点,本期合规解读,我们继续看剩下的几部分注意事项。
七、SDS第8部分合规要点
问题11:职业接触限值、生物限值的法规是什么?在哪里可以获得?
解答11: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会引起绝大多数接触者不良健康效应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
①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h工作日、40 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②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实际测得的8 h工作日、40 h工作周平均接触浓度遵守PC-TWA的前提下,容许劳动者短时间(15 min)接触的加权平均浓度;
③最高容许浓度(MAC)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工作地点的化学有害因素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s;BELs):针对劳动者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引起的生物效应等推荐的最高容许量值,也是评估生物监测结果的指导值。每周5 d工作、每天8 h接触,当生物监测值在其推荐值范围以内时,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将不会受到不良的健康影响。又称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BEIs)或生物限值(biological limit values,BLVs)。
符合国标要求的职业接触限值和生物接触限值,可在GBZ 2.1-2019中获取:
图4 GBZ 2.1-2019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表
图5 GBZ 2.1-2019生物监测指标和职业接触生物限值表
如果不是编制国标版本的报告,可以参考德国GESTIS职业接触限值数据库:
图6 GESTIS职业接触限值检索页面
这部分职业接触限值和生物限值也可在合规化学官网(www.hgmads.com)上检索到。
问题12:防护设备如何选取?
解答12: 个体防护设备是从业人员为预防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包括安全帽、防寒服、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
防护设备的选取首先需要企业确认生产场所的作业类别,例如有粉尘产生的作业、高温作业、易燃易爆场所作业等,然后结合产品的危险特性,例如易挥发、与水反应等,对应GB/T 11651-2008中个体防护装备的选用表格,选取对应的防护设备。
图7 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
如果是编制其他版本的报告,可以参考欧盟第92/58/EEC号指令——关于在工作场所提供安全和/或健康标志的最低要求;或南非标准局 SABS 0265:1999等。
八、SDS第9部分合规要点
问题13:哪些理化信息需要展示?理化信息缺少怎么处理?
解答13:联合国GHS制度或GB/T17519中所列的理化参数都需要展示。纯物质的数据可以从ICSC、欧盟REACH注册物质数据库等国际权威数据库中获得;混合物整体需要对其整体进行测试,才能获得准确数据。
如果某项理化信息缺少,则可以填写“无资料”或“不适用”(例如,闪点是仅针对液体的理化指标;固体和气体的闪点数据是不适用的)。
混合物法规上允许填写对产品分类有贡献的主要成分的理化信息,但是与产品分类直接相关的理化指标(闪点、pH值等),需要提供产品整体数据。
九、SDS第10部分合规要点
问题14:化学品禁配物怎么获取?
解答14:一般是参考GB 15603。很多纯物质也可以在国际权威数据库中检索到,具体可以参阅《捋一捋化学品数据的那些个事儿》
十、SDS第11部分合规要点
问题15:毒理学数据来源有哪些?哪些数据的参考价值更高?毒性数据与分类不一致时如何解决?
解答15:纯物质的急毒性数据可以在美国医学图书馆、德国有害物质数据库等国际权威数据库获取。一般经口毒性数据参考大鼠LD50值;经皮优先参考兔子LD50值,其次考虑大鼠LD50值;吸入一般参考大鼠4小时LC50值。
混合物整体毒理学数据一般是靠试验获取,法规也允许使用计算公式来估算产品整体的毒性。具体可参阅《聊一聊GHS制度中急性毒性分类的特殊要点》
当多个数据来源的数据不一致时,一般优先采纳更权威的数据库数据或权威实验室的实验数据,例如,①实验数据是否来自GLP实验室;②实验物种是否为推荐物种(经口-大鼠,经皮-兔子/大鼠,吸入-大鼠);③实验是否按照OECD试验指南等国际认可的实验方法进行测试;④如果有多个实验结果符合上述三个要求,优先选取最新的实验数据。
如果产品有权威的实验数据,且与急毒性分类不一致时,优先依据数据来对产品的急毒性进行分类。
十一、SDS第12部分合规要点
问题16:生态学数据来源有哪些?
解答16:水生毒性数据一般采纳鱼类、甲壳纲类和藻类的LC50值或EC50值,纯物质的数据同样可以从德国有害物质数据库或欧盟已注册物质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中获取。混合物通常需要进行整体实验,或者采用公式计算。
十二、SDS第14部分合规要点
问题17:运输分类如何判断?如何判断分类前后矛盾的情况?
解答17:运输分类又称危货分类,是依据联合国TDG、IMDG code、IATA-DGR等法规,通过试验或计算等方式,对产品的运输危险性进行准确分类。
危货分类与GHS分类存在一定关联性,例如GHS分类中的易燃液体第2类,对应危货分类中的第3类易燃液体II类包装。具体内容可以参阅《危险化学品与危险货物有何关联?》
问题18:什么是运输标签?什么是运输标记?什么是技术名称?
解答18:运输标签是联合国TDG法规为危险货物9大类所分配的指定运输图形,大家比较容易将它和GHS分类中的象形图混淆,两者的差异性比较详见《安全标签VS运输标签》
运输标记是危险货物在运输时,如果有以下特殊情形需额外显示运输标记:
①货物为救助容器和救助压力贮器;
②环境有害物质;
③内容器装有液态危险货物的组合容器或配有通风口的单容器或拟装运冷冻液化气体的低温贮器;
④有限数量运输;
⑤例外数量运输;
⑥锂电池组货物;
⑦高温运输货物。
技术名称是指运输名称中含有“类属”或“未另作规定”的货物,需要在其运输名称中体现对危害分类有贡献的组分名称,技术名称最多不超过2个,如果有次要危险性,技术名称之一必须是要求使用次要危险性标签的成分名称。
十三、SDS第15部分合规要点
问题19:哪些法规需要展示在这一部分?
解答19:法规信息部分没有规定哪些法规一定要展示在报告中,SDS编制者可以找到相关的法规进行比对,或者检索类似我们合规化学网这种平台,来确认相应法规的列入情况。列入监管清单的物质,需要按照监管要求来进行相应的登记、备案等。
通过这两期合规解读,小编带大家一起梳理了一遍合规的SDS各部分需要注意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点就是前后分类需要保持一致:GHS分类和运输分类的一致性;毒性、理化等数据与分类保持一致。此外其余部分也有各自的注意事项和合规小要点,希望本期解读,能够更好的帮助从业者解决编制SDS的一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