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合规小百科:次氯酸钙的前世今生(一)
来源:合规化学网 点击数:8734
2019年5月25日泰国东部的Laem Chabang港口一艘名为“KMTC HONG KONG”号的货船上的集装箱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据泰国当地媒体报道,事故发生后该码头所在的Sri Racha 区被确认为危险区域,至少有50人被送医。泰国港口当局在后续事故调查中,发现有13个集装箱的次氯酸钙被瞒报为普通货物。

次氯酸钙为何物?它有什么危险性?它属于危险货物吗?本期合规解读,小编将为您一一作答,带您走进次氯酸钙的前世今生。
一、次氯酸钙为何物?
次氯酸钙(calcium hypochlorite),俗称漂白精,外观为白色或浅黄色固体,成品有粉末、颗粒或片状,是常用的工业消毒剂、漂白剂或净化剂,被广泛用于游泳池、自来水等水体的消毒。
图2 次氯酸钙常见的两种物理形态
商品化的次氯酸钙主要有无水次氯酸钙和水合次氯酸钙两种,而且不同工艺的次氯酸钙中含水量和有效氯含量也不同。GB/T 10666-2008次氯酸钙产品标准中将其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种。此外,为了调节有效氯的含量,部分商品话的次氯酸钙还会加入一定量的其他化学物质形成混合物。
![]()
图3 次氯酸钙的两种化学形态
次氯酸钙化学性质活泼,属于典型的氧化性固体,其消毒或漂白作用也是利用其强氧化性,其主要化学反应性和稳性性总结如下:
1,化学反应性
次氯酸钙可溶于水,遇水和潮湿空气会发生缓慢发生放热分解反应,释放氯气(Cl2,一种刺激性、毒性、腐蚀性气体);与酸会剧烈反应,释放大量的热和氯气;
2,化学稳定性
作为强氧化剂的次氯酸钙在干燥,密封,存放在洁净的容器中是稳定的;如果生产工艺中混入杂质或遇到金属粉末(铁、钴、镁等)会引发分解反应;遇火会剧烈分解,释放氯气和氧气,从而加速燃烧,并有可能发生爆炸,容器受热也可能爆炸。
二、次氯酸钙的运输分类
次氯酸钙在联合国TDG、IMDG code、IATA-DGR、ADR以及JT/T 617.3中属于列明的危险货物之一,其运输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次氯酸钙的运输分类总结表
![]()
如表1所示,次氯酸钙虽然是联合国TDG等运输法规中的列明物质,但是其危险性分类不唯一,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
1,产品形式:次氯酸钙有干的或水合两种商品形式,
2,产品含量:对于干的次氯酸钙,主要与其有效氯/有效氧的含量有关;对于水合次氯酸钙,主要关注其含水量;
3,产品形状:对于UN编号1748、2880和3487的次氯酸钙,如果以非易碎的片状运输,可以划入包装类别III(具体见特殊规定316和322);
4,产品特性:次氯酸钙在运输时其主要危险性属于第5.1类,但在对其进行运输分类时,还需关注其腐蚀性,包括金属腐蚀性和皮肤腐蚀性,因此这两类危害需要结合试验数据判定,也就是说虽然次氯酸钙属于列明物质,但在进行运输分类时,仍需要借助试验数据,才可以准确确定其危险性和UN编号;
5,关注豁免:对于水合次氯酸钙,在海运和空运时,由于其UN编号对应的特殊规定中有223,也就说对此类次氯酸钙可以先通过试验,如果明确其不满足第5.1类或8类危害,则可以豁免为非限制货物,而在公路运输方面,没有此类豁免。
6,其他次氯酸钙:对于有效氯或水含量不符合上述列明条款的次氯酸钙样品,需要进行实验确认其是否符合第1~9类危害,并划入相应的类属或通用条目中,而不可以直接认为不属于危险货物。
友情提醒:在实际操作中,次氯酸钙经常被误申报为氯化钙、漂白粉、CCH、BK粉、消毒剂、氯石灰等,对应的英文名称calcium hypochlorite也很容易与calcium chloride, BK Powder, bleaching powder, CCH, disinfectant, Hy-chlor and Chloride of lime or Chlorinated lime混淆。
二、小结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为大家就近期发生的一起次氯酸钙海运事故,为大家重点梳理了次氯酸钙的基本信息和运输危险性,如果需要了解其操作、存储、使用等详细信息,可以查阅它的SDS。
下期小编将为大家重点解读次氯酸钙运输包装的合规要求,帮助大家详细理解各种运输方式中针对次氯酸钙包装使用的具体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