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婴儿奶瓶为何全面“禁杀”双酚A
来源:合规化学网 点击数:6374
摘要: 奶瓶是所有婴儿出生后的必需品之一,其材质主要分为玻璃的和塑料两种,塑料奶瓶中又以聚丙烯(PP)和聚碳酸酯(PC)为主。奶瓶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婴儿的健康,2010年11月25日,欧盟食品链和动物健康委员会(SCFCAH)通过欧盟委员会决定从2011年3月1日起所有成员国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塑料(PC)婴儿奶瓶,并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进口此类塑料婴儿奶瓶。同年5月我国卫生部联合工信部等六部委发布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5号),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同时从2011年9月1起禁止进口和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
今天,合规化学网就带领大家一起深入了解双酚A这一全球广泛关注的婴儿奶瓶中的禁用物质。
一、 双酚A是什么?
双酚A,也称为BPA(Bisphenol A),是由两个不饱和酚环组成的单体,结构类似于乙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被用于制造塑料聚碳酸酯(PC)奶瓶、幼儿用吸口杯、食品和饮料罐内侧涂层,每年全世界约生产2700万吨含有BPA的PC塑料。
1. 基本信息

2. 理化性质
二、 双酚A有哪些危害性?
1. 急性健康毒性
目前国际上评价化学品急性毒性的主要指标是动物试验的LD50或LC50(半致死剂量),该指标数值越低,表示毒性越强。下表是双酚A的急性健康毒性指标数值。

结论:双酚A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人体无论通过口服还是经皮吸收,都不会短时间引起中毒症状。
2. 联合国GHS危害评估
目前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CHA)、日本环保署(MOE)、新西兰环保署等先后依据联合国《化学品分类与标签统一协调制度》(简称GHS制度)确定的国际化学品危害评估标准,对双酚A的危害(物理、健康、环境)做了详细评估,结果如下:
结论:虽然上述三个国家/地区对双酚A危害的分类不完全一致,但其主要危害还是比较统一,其中尤其是生殖毒性,摄入双酚A可对胎儿或人体的生育器官造成伤害。
3. 动物毒理学研究结论
结论:动物的体外实验同样表明,双酚A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能够影响人体的DNA和染色体。
三、 双酚A奶瓶的安全性评估
根据风险=危害´暴露量的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奶瓶中双酚A所引起的风险应结合其危害本身和人体的摄入量综合分析。
美国FDA、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英国食品标准局、日本厚生劳动省等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研究者的大量研究表明,含有双酚A的聚碳酸酯(PC)产品,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所含有的双酚A可迁移到食物中的含量极低。
但是,研究也发现温度对双酚A的迁移行为影响较大,升高温度,双酚A迁移量明显上升,如图1所示4(4:孙汉文,李辉等.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 迁移量的测定[J]. 食品科学, 2012, 33(2):235-239)。同时奶瓶经反复使用后,极易发生材料磨损老化,其含有的双酚A会更加容易发生迁移。
图1 温度对迁移规律的影响
四、 我们的建议
根据上述的分析,为了婴儿的安全健康,建议大家可以选择玻璃材质,或聚丙烯(PP)的婴儿奶瓶。其次,在使用PC奶瓶时,特别注意温度,避免高温下长时间存放婴儿奶粉,而且定期更换。
关于“双酚A”的更多危害信息可见附件(附件来源于合规化学网)。
本网站维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合规思远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合规化学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凡本网站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合规化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常州“毒地”学校到底有多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