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乙二醇丁醚危险性分类探讨
来源:合规化学 点击数:573
乙二醇丁醚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油漆涂料和胶黏剂中作为高沸点溶剂或稀释剂。该物质毒性分类比较特殊,运输分类曾被联合国TDG专家委员会修订过,导致目前相关企业对该物质的运输分类认识不清。本期合规解读,小编与大家一起探讨下该物质的危险性分类。
一、乙二醇丁醚简介
乙二醇丁醚(英文名称:2-butoxyethanol,别名:2-丁氧基乙醇),是我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列明的危险化学品(序号249),外观呈无色透明液体,分子式为:C6H14O2。
表1. 乙二醇丁醚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列明情况
二、乙二醇丁醚危害分类探讨
(一)运输危险性分类
在联合国TDG法规中,乙二醇丁醚曾经划入列明条目UN2369、危险类别6.1、包装类别(PG Ⅲ类),但是在1994年联合国TDG专家委员会会议上,美国专家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删除UN2369,因为有相关研究表明:乙二醇丁醚在动物体内会产生有毒代谢物丁氧乙酸,从会导致大鼠、兔子和小鼠出现红细胞毒性。
表2. 乙二醇丁醚动物毒理学数据
但是,该物质对人类不会产生上述危害,即使是易感人群的红细胞,如老年人或患有遗传性红细胞缺陷(镰状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人,在暴露于乙二醇单丁醚后也不受影响。所以乙二醇丁醚的标准动物实验数据不适用于人类,从而建议删除该列明UN编号(见图1. 联合国会议报告)。
图1. 联合国会议报告
(二)GHS危害分类
乙二醇丁醚产品目前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分类略有不同,其中有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分类进行过调整,表3中给出了目前一些主流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分类情况,有此可以看出目前针对该物质的分类歧义较大。
表3. 乙二醇丁醚在主要国家和地区分类情况
欧盟在2022年5月3日发布了CLP法规((EC)No 1272/2008)第18次ATP,其中针对乙二醇丁醚的GHS分类进行了修订,将乙二醇丁醚的吸入毒性分为类别3;而经口毒性分为类别4,经皮未分毒性,具体如见表4所示。
表4. 欧盟官方针对乙二醇丁醚分类的调整
但是,在运输环节,液体蒸气(Vapour)的吸入毒性数据需要结合其挥发性(通常以饱和蒸气浓度表示)来判定,由于乙二醇丁醚的挥发性不强,同时结合联合国TDG删除列明UN编号的做法,该物质在运输分类中不作为6.1项毒性物质分类。
图2. 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氧化溶剂生产商协会简报
综合上述分析,小编认为:乙二醇丁醚的GHS危险性分类和TDG运输分类需要分开来看,GHS分类需要依据毒性数据考虑吸入毒性3类,因此其考虑物质在生产而运输上可以结合挥发性,定普货。
此外,如表1.所示,我国2015版《目录》实施指南附件的《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中,乙二醇丁醚还是被划入:经皮毒性3类、吸入毒性2类危害。希望未来能够结合国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对该分类做一个更新。
三、小结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丁醚分类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就实际工作中的分类经验进行了简单总结与分享,该物质GHS分类存在吸入毒性,但运输中考虑到产品的低挥发性,不进行6.1项毒性的危害分类。以上解读,仅是小编的理解,抛砖引玉,大家如有不同见解,欢迎随时与我们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