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解读 |
农药常见剂型的运输分类探讨(上)
来源:合规化学 点击数:1087
农药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被全世界所广泛使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农药生产和贸易大国。由于农药自身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健康或环境危害,添加的各类溶剂或助剂可能具有易燃性,农药在运输存储环节,是受政府和行业高度关注的一类危险货物。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就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和大家聊聊农药常见两大剂型的运输危险性。
一、乳油(Emulsifiable Concentrate,简称EC)
乳油是农药常见的一种剂型,是将较高浓度的农药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如图1所示,在使用时,乳油用水稀释可以形成一种含有效成分的均相分散的乳状液。
图1 悬浮剂的组成示意图
农药乳油通常由农药原药、溶剂和乳化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常用的溶剂有甲苯、二甲苯等,乳化剂常采用复配乳化剂,由一种或几种混合非离子型乳化剂和一种阴离子型乳化剂组合。在某些产品中,还需要再加入适量的助溶剂、增效剂、渗透剂和稳定剂等辅助剂。
在运输危险性分类时,乳油的危险性主要来源于农药原药和溶剂两个方面,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农药乳油的危险性来源
举例:1.8%阿维菌素乳油和960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为例
表1农药乳油运输分类举例
如表1所示,同样的1.8%阿维菌素乳油,2#产品由于使用了高度易燃性和毒性的甲醇溶剂(3+6.1),从而导致产品整体的易燃性升高,从PGIII升高为PGII,同时具有了毒性危害。
而3#产品由于使用的溶剂为易燃性较低的150#溶剂油,加上原药精异丙甲草胺属于低毒农药,即使乳油中原药含量较高,但整体的危险性也具有环境危害。
友情提醒: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农药企业也在不断优化乳油的配方,寻求使用低挥发性、低毒性的有机溶剂代替传统的甲苯、二甲苯等易燃溶剂,市场上不断涌现更加环保,更加安全的农药乳油。是时候放弃“农药乳油=易燃”传统的观念了。
二、可湿性粉剂 (wettable powder,简称WP)
可湿性粉剂是由农药原药、惰性填料(大部分是膨润土、高岭土等)和一定量的助剂,按比例经充分混合粉碎后,形成的一种细颗粒粉剂。图3是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的样品照片。
图3 20% 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由于加入了湿润剂、分散剂等助剂,使用时加入水中后,如图4所示,可湿性粉剂能被水湿润、分散、形成悬浮液,从而供喷洒施用。
图4 加水稀释前后的可湿性粉剂
与乳油(EC)相比,可湿性粉剂生产成本低,可用纸袋或塑料袋包装,储运方便、安全,包装材料比较容易处理;更重要的是,可湿性粉剂不使用溶剂和乳化剂,对植物较安全,不易产生药害,对环境安全。常用的品种有:10%的吡虫啉粉剂、70%的甲基托布津粉剂、25%扑虱灵等。
表2农药可湿性粉剂运输分类举例
如表2所示,对于农药可湿性粉剂而言,其运输危险性主要取决于活性成分的危险性,危险性主要集中在毒性和环境危害两个方面。但是,对于部分可湿性粉剂,由于其粉末极细,还需要关注整体潜在的易燃性。
三、小结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为大家解读了农药常见两大剂型的性质、组成以及运输危险性。在实际产品的危险性评估中,还需要结合实际产品的试验结果,才能对其危险性进行准确分类。此外,对于液体农药,特别是乳油,如果评估其吸入毒性也是值得大家关注。因为在运输环节,在对液体进行吸入毒性分类时,需要考虑到实际产品在运输中发生泄漏时,是否有可能被人体吸入。